民间习俗

在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的担杆镇,保存着一种古老习俗——外伶仃岛北帝诞。这种习俗,将人们原先对自然的崇拜化作对神灵的崇拜,虔诚而隆重地表达出来,它有着两百多年的历史。北帝,本是人们对星空中北方玄武(龟蛇)天象的一种感知...
唐家地区庆祝神诞习俗始于南宋至明朝时期,至清唐家三庙建成后逐渐成规模。唐家三庙位于珠海市唐家湾镇唐家大同路西北面,由圣堂庙、文武帝殿、金花庙并列组成,故称“唐家三庙”。唐家村民普遍认为唐家的繁荣昌盛、人才辈出与唐家三庙的神祗庇...
2022-02-16

莲洲赛农艇

莲洲镇地处水乡,河涌纵横交错。旧时的道路又小又窄,桥梁基本上以独木桥为主,人们生活出行极其不便,所以农艇成了疍家人日常生产、生活、交通运输的主要工具。农艇在莲洲水乡已有数百年历史。因斗门与中山文化同根,宋绍兴二十二年(1152...
2020-02-16

斗门水上婚嫁

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位于珠江三角洲的西南端,河网如织。总面积674.8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45万,有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15.6万人,是全国著名的侨乡,也是全国著名的水乡。斗门水乡,有一种流行了几百年的民俗——水上...
2020-02-16

装泥鱼

清同治十二年出版的《香山县志》(本衙藏版)卷十四中记载:“弹流鱼即田流鱼,一名花鱼,一名七星鱼。色灰黑,长三四寸,身有花点,肉嫩,味清美,可作羹”。因为花鱼颜色与泥土相近,村民们习惯把它叫作泥鱼。...
2020-02-16

乾务飘色

飘色是传统民间艺术,起源于明朝天启年间,(珠海乾务镇人)梁国栋任江西省彭泽县令时由江西传入,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。乾务飘色多取材于民间故事,造型奇特,制作工艺精致。至今保留人工抬色的传统,每队飘色均辅有领路牌、罗伞、护...
2020-02-16

莲洲舞龙

莲洲镇位于珠海市斗门区北部,丘山连锦,河网如织。总面积87.8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4.3万,是珠海市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。莲洲镇有深厚的文化底蕴,有近150年的舞龙历史。它展示了当地历史文化重要发展历程,莲洲早...
2020-02-16

醒狮

斗门区的民间醒狮活动最早出现在明朝中叶,起源于莲溪的红星、中心、东安等乡村,到清末民初时表演兴盛,成为一门传统艺术活跃于民间,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。斗门醒狮属于南狮习俗,融武术、舞蹈、音乐为一体,各个镇村都有自己的醒狮...
2020-02-16

斗门锣鼓柜

锣鼓柜,又称“八音柜”,柜前后装有木杠供两人抬柜之用。柜上装有小鼓、铜锣、铜鼓、木鱼等敲击乐器。每队20至30人,表演时乐手身穿盛装,在路承牌的引领下缓缓前行。表演乐器以唢呐为主,吹奏模仿粤剧生、旦之板腔,其他乐器伴奏,表...
2020-02-16

莲洲地色

莲洲地色的发展距今已有66年的历史。在1941年以前,大沙乡多开展以舞龙醒狮和请戏为主的民间活动。当年春节,周瑞、徐福、罗先勤、罗结满、罗炳林、罗买焕、罗友、徐买炳、杨柏兆、罗春庆等同乡人,集中在本村的一间茅屋,商量提出表...
文章分类
联系我们
电话: 86-756-2661900
传真: 86-756-2661900
地址: 地址:中国广东珠海迎宾北路3061号